鄒安超
  一家人吃過晚飯,就靜靜地坐於一隅,閑適,安然地擺起屬於自家的龍門陣,天南地北,爽朗朗地笑,無拘無束,管他天下煩憂世間爭鬥,人在這樣的環境,拋開生活,拋開世俗,就為一透明的人兒,赤裸裸地與自然交流,與天地暢談。
  待說話的聲音漸小,階沿下小溪“嘩啦嘩啦”的流水聲才順風飄來,聲音不大也不算小,這是山澗的溪流,是蜀南之地滿山遍野的竹子流出的汁液匯聚而成的一股血脈,不緩不急,自顧自地往下流去,潺潺悠悠地滋養著每一寸土地。間或聽見溪水撞擊河裡的石塊傳出“啪啦嘩啦”聲息,仿佛人體血液搏擊心房的迴流聲,還有就是風滑過竹梢“呼啦呼啦”的飄拂聲,藉著這樣的風力,我想此時竹子肯定在努力地拔著節,否則,何以這般大的陣勢?一浪高過一浪,一拔高過一拔,生生翠翠,一下子吸引著世人的目光,震蕩著人們的心房呢?
  綠和翠是這裡奢侈的著色,尤其是雨後的青翠,真誠而欲滴,更加地迷人和深透,漫山遍野,一碧萬頃,簡直就是綠色的海洋。哦,原來,我們身處竹的世界,不是又一陣風拂過竹梢發出的呼啦聲提醒,真有些忘乎所以。
  空氣凝滯,盤旋,輕柔地拂過我們小憩的露天壩子,香也伴隨而停滯,而依附,而後鑽入體內,達五臟六腑,清淡淡,潤浸浸,如草的清新,似水的氤氳,我明白,這是竹葉青的味,也是竹海的味。閉目深吸一口,呼入的是空氣,更是竹的韻味,流進心房,有些神清氣爽,消融掉飯後倦怠和白天游帶來的疲乏之苦,思緒也隨之飄浮而遐想起來:眼前是一片汪洋,一碧如透,一葉小舟,悠悠蕩蕩地航行於陣陣海風中,風濕淋淋地吹著,香濕漉漉地迴旋著,溫馨且愜意,人酣暢淋漓地沐浴著、快樂著,滾滾紅塵的煩憂被洗滌、被隱褪、被融化著……
  素以幽,雅,靜,妙,絕著稱的蜀南竹海,我們就掉入這絕妙境地,貪婪、奢侈地汲取著她的靈氣與芳華。伴隨香氣的侵入,人也越來越輕鬆閑適,心也更加的爽朗與明媚,仿佛三月的春風劃盪,又一陣竹風從山澗吹來,將思緒和神志一併帶進竹的世界。
  7萬畝,58個品種,不管是楠竹,毛竹,苦竹,水竹,還是嬌貴的稀有品種紫竹、羅漢竹、人面竹、鴛鴦竹……帶著58顆朴實無華的心靈,象58個剛強、挺拔的衛士,在這裡匯聚成一股不染沿華,努力向上,默默奉獻的精神,似屏障,在川南這一隅,將長寧縣和江安縣交界處封閉得密不透隙,用血濃於水的生命力量,演化成清新和素雅,把外界燥熱和浮華阻隔得決然和純粹,才讓我們享受著這天然氧吧的沐浴和滋養。
  人們常說:文人墨客,尤以愛竹。也許,竹也深諳人的秉性,有些投其所好地在巴蜀肆意地生衍繁殖。而,蜀南,溫潤潮濕的物候特性,更是竹依戀的故鄉,於是,巴蜀大地,川之南邊,竹子,鋪天蓋地地生長起來,自導自演著一場人世間的精彩華章。
  東坡先生曾說:“寧可食無肉,不可居無竹。”當初,對該句不明其深意,甚至想,老先生是不是因了文人的儒雅故弄玄虛才這般說,此時,當我們吹著竹風,想象著竹拔節,聆聽竹海的濤聲,目睹著竹液匯聚的血脈潺潺地流進各個山巒,各個農家,各處勝跡之時,才深知,竹給予人類的是甘甜的汁液,生命的芳華。回想起白日里在各個景點看到的竹筒飯、竹葉粑、竹席子等等各類竹工藝品,手編的、刀刻的、彩繪的,從人物到花鳥蟲魚、飛禽走獸,大到竹屋,小到把玩的物件,應有盡有,竹子都能恰到好處地勝任,驚嘆竹的用途已深入到人類的衣食住行,不管用作啥,都能恰如其分地演繹出神形相得宜彰的韻味。竹鄉人對竹的喜愛與依戀,讓我深深明白:人與竹,天生的交集與融合,竹的品性,是文人雅士終生追崇的境地,也是人類不可缺少的內質,而“不可居無竹”簡單朴實的一句,就道盡了竹為人類提供著精神與心靈的慰藉,而這恰是人們所急需和不可缺失的品質。
  “竹是一首無字的詩,竹是一曲奇妙的歌。”不知是誰如是說,放目長寧、江安之地,竹子精神在巴蜀之南光輝書寫,其有漫延整個華夏之勢。
  又一陣風拂過,香氣比晚飯前更加醇厚和馥郁,竹海氣息在全身漫溯,夜的味越來越濃,周圍也靜謐得更加祥和。安靜之時,也是思想困頓之時,很快,境象也有些漸行漸遠、如夢如幻。
  依稀中,我成了蜀南之中一棵竹。
  (作者單位:重慶市大足區農委)  (原標題:竹海閑坐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irddkdrwehxm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